秦楚網訊(十堰日報)記者 張婧
水利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13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突破600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08億人。清清江水,從十堰一路向北,潤澤北方大地,映照著十堰兒女守護一庫碧水的忠誠擔當。
源頭治污、定期治淤、鐵腕治違、生態治岸……近年來,我市扛牢“確保一庫碧水永續北送”政治責任,縱深推進河湖長制工作,深入開展“幸福河湖共同締造”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綠網護碧水 舊貌換新顏
11月14日,記者來到張灣區方灘鄉王家山村堵河岸邊,只見幾名施工人員正忙著安裝隔離網。
記者從市水利和湖泊局獲悉,我市將庫區網格化管理作為落實河湖長制的重要舉措,將沿丹江口庫區29個鄉鎮201個村劃分成網格進行管理,并選取庫周5個村,圍繞“村莊環境整治、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庫周物理隔離、小微水體治理、公益崗管護”五項工作任務開展試點建設。王家山村便是試點之一。
“河岸線很長,以前有的地方不方便隨時管理,安裝綠網后,能有效減少人為活動對庫區水質的影響。”王家山村黨支部書記王榮波介紹說。
施工人員在安裝庫周隔離網的同時,還在村里做綠化、砌花壇、修建涼亭、粉刷房屋,美化村莊環境。通過改造,庫區沿線村莊面貌煥然一新,當地村民紛紛叫好。
“我們實施庫周物理隔離,拆除庫區周邊亂搭亂建的建筑物600余平方米,整理土地37000平方米,磚砌花壇6個,修建休閑涼亭2座。”張灣區河湖長制辦公室工作人員白超介紹,“同時,積極引導群眾將畜禽糞污整理收運還田,減少化肥使用,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切實保護庫區水質。”
治理小流域 逐夢“綠富美”
“原來躲著走,現在慢點走。”11月19日下午,在茅塔河邊生活了幾十年的七旬老人張大成和老伴沿著河邊散步時感慨道。升級改造后的茅塔河,已成為市民休閑放松的好去處。
茅塔河總長約7.5公里,是漢江這條“大動脈”的“毛細血管”。茅塔河水庫地處茅塔河小流域中游,是周邊近10萬人的“水缸”。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河湖長令,我市開展“碧水保衛戰”專項整治行動,全面完成“守好一庫碧水”專項整治、妨礙河道行洪突出問題排查整治等八大行動,扎實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
行走在茅箭區,一幅山青、水凈、城美的畫卷呈現在眼前。堅決扛牢“確保一庫碧水永續北送”政治責任,統籌推進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貢獻力量,已成為該區干部群眾的共識。
“今年,我們搶抓小流域治理省級試點機遇,在茅塔河小流域原有32座污水處理設施基礎上,新增16座分布式、分散化污水處理設施,覆蓋農村所有10戶以上集中居住地。同時,在茅塔河中下游實施雨污分流、老舊小區管網改造、支溝周邊環境整治等工程,確保流域內城鎮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雨污分流率達90%以上。”茅箭區水利和湖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堅持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茅箭區以茅塔河小流域治理為抓手,促進生態提質。茅塔鄉康家村遵循綠色發展理念,充分利用閑置土地和村里剩余勞動力,將特色農業與鄉村旅游結合,大力發展共享菜園,配套建設節水灌溉設施。菜園平時由村民管理,到了周末和節假日,“認領”菜園的市民前來采摘蔬菜,體驗勞動樂趣,享受豐收喜悅;東溝村創新思路,采取“合作社+農戶”模式,重點打造梅花茶園、櫻花茶園、海棠茶園、月季園、云上牡丹園等5大景觀園,吸引游客前來游玩……
庫區清漂忙 當好“守井人”
11月15日傍晚,夕陽余暉灑在丹江口水庫寬闊的水面上。中國好人、荊楚楷模蔣德新穿上印有“小水滴志愿者”的服裝,帶上清漂工具,駕著小船開始清理水面上的漂浮物。
今年62歲的蔣德新是老漁民,從記事起就跟著父輩們在漢江捕魚,40多年來,他冒著生命危險在漢江中救起落水群眾30余人。隨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和長江十年禁漁政策的實施,蔣德新拆除網箱、退捕上岸。由于他熟悉水性,當地政府給他配置了一條“守井衛士船”,用于日常巡河清漂和水上救援。
2020年,他牽頭成立德新護水志愿服務隊,定期開展護水宣傳教育、巡庫巡河、清理庫周漂浮物等志愿服務活動。
不久前,丹江口市“小水滴”守水志愿服務隊成立,德新護水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們成為“小水滴”中的一員。經過志愿者不懈努力,巡河護水的效果逐漸顯現,庫區周邊環境越來越整潔,庫岸線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一個個小水滴匯聚成河,匯入丹江口水庫,一路歡歌向北,潤澤京津冀豫。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全市廣大干部群眾用實際行動當好“守井人”,筑牢護水防線,確保一庫碧水永續北送。